元宵節又名“燈節”或“燈夕”,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北魏時期,道教篤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地官大帝)”及“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三位神靈,他們的生日,分別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也有人認為,它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或燈節,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后的一天,自此以后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相傳早于漢文帝期間,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及至漢武帝創建了“太初歷”,進一步肯定元宵節的重要性。元宵節的節期,隨著歷代的發展而不斷延長,相傳唐代的元宵只持續三日,到了宋朝則延長至五天,及后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開始活動,直至年十七才結束。中國傳統婦女,三步不出閨門,平時在白天亦難出門,更何況是夜晚,難得元宵節當晚可以破禁,自然會盡享歡娛,等待異性來結識,所以不少中國古代的愛情故事,都以元宵佳節為題材。
元宵節是個熱鬧的節慶,活動有很多,包括“上元祈福”、“元宵祭祖”、“迎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等等,而對許多中國觀眾來說,元宵晚會也是一道不可錯過的佳節大餐,2月28日14:30,中國評劇大劇院,元宵佳節晚會與您有約!
注:元宵佳節晚會已出票,敬請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