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團簡介
金帆青年愛樂樂團成立于2014年,是一支活躍在北京古典樂領域的新晉年輕樂團。音樂家們用發自內心的對古典樂的熱愛和夢想,一次又一次奏出了華美樂章。金帆青年愛樂樂團,已經成為中國交響樂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演出介紹
《彼得與狼》
《彼得與狼》是前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為兒童寫的一部交響童話,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兒童音樂會上首次演出。該作品是普羅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該曲雖以兒童為對象,但同時也使成人們產生很大興趣。由作者本人所構思的情節和撰寫的朗誦詞,生動活潑同時又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故事講述了彼得與他的小朋友鳥兒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鴨在池塘嬉游,與小鳥爭吵。小貓趁機要捕捉小鳥,被彼得阻攔。爺爺后來嚇唬他們說狼要來了,把彼得帶回家。不久,狼真來了,吃掉了小鴨,還躲在樹后要捉小鳥和小貓。彼得不顧個人安危,在小鳥的幫助下捉住狼尾巴,將它拴在樹上,爺爺和獵人趕來把狼抓進了動物園。
作曲家運用樂器來刻劃人物和動物的性格、動作和神情,音樂技巧成熟,形式新穎活潑,旋律通俗易懂。全曲既有貫穿的情節,而又不是干澀地平鋪直敘;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段落不但形象鮮明,而且還含有表達盡致的藝術魅力。當然,最可寶貴的還是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只要團結起來,勇敢而機智地進行斗爭,任何貌似強大的敵人都是可以戰勝的。
音樂中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弦樂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響,分別代表小鳥、鴨子、貓、爺爺、少先隊員彼得和獵人的射擊聲等。曲中采用長笛的高音區表現小鳥的靈活好動; 弦樂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繪了彼得的機智勇敢;鴨子的形象由雙簧管模擬,生動地刻畫出那蹣跚的步態;單簧管低音區的跳音演奏描繪了小貓捕捉獵物時的機警神情;爺爺老態龍鐘的神態由大管渾厚、粗獷的聲音來表現,節奏和音調模擬了老人的嘮叨; 狼陰森可怕的嚎叫用三只圓號來體現。
為了使音樂更易于領會,富于獨創性的普羅科菲耶夫別開生面地采用了交響童話的新體裁,即一邊用管弦樂隊演奏表達不同的音樂形象,一邊用富于表情的朗誦詞,來解說音樂內容的情節。
《龍貓故事會》
《龍貓故事會》是以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龍貓》中的經典配樂,經過再次整理配器,以交響故事的形式展現給觀眾的。作品借鑒了普羅科菲耶夫的《彼得與狼》和本杰明-布里頓的《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的形式,配有解說,讓觀眾在欣賞故事的同時,加深對音樂及故事的理解。
電影龍貓講述主人公小月在母親生病住院后,父親帶著她與四歲的妹妹小梅到鄉間的居住。她們對那里的環境都感到十分新奇,遇到了前所未見的龍貓,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整個故事把大自然比作慈樣、威嚴的父親。大自然有自己的節律,有自己的激動和悲哀、失望和喜悅。通過龍貓活躍的世界,對大自然孕育的母子關系進行了完整的描述,顯示了孩子們有孩子們的特權,他們可以象小精靈一樣帶著理所當然的神色眺望大人的世界。因而成為現實社會中純真、開朗的理想典型。
節目單
上半場:《彼得與狼》
下半場:《龍貓故事會》
時長:90分鐘 適合觀眾:5歲以上兒童
*曲目以現場演出為準*
注意事項
a)演出詳情僅供參考,具體信息以現場為準;
b)所有兒童均持票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