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理念小劇團打造大劇目
山歌劇《合家福》創排演出情況及藝術特色
由梅州市梅縣區山歌劇團演藝有限公司打造的大型山歌劇《合家福》于2011年11月參加第十一屆廣東省藝術節榮獲“優秀劇目一等獎”,這是山歌劇團繼2008年創演的山歌劇《圍屋舊夢》參加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榮獲“戲劇三等獎”以后,再次以基層文藝院團的隊伍參加廣東省藝術節匯演。《合家福》在2012年榮獲廣東省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013年榮獲第九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藝術類)、首屆廣東省戲劇“優秀劇目獎”。近年來,梅縣區山歌劇團重視團隊建設,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培植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著力打造精品劇目。為了更好地實現通過出精品而促進出人才的目標,特約了國家一級編劇林文祥、羅銳曾創作《合家福》劇本,特邀國家一級導演、省藝研所所長梅曉擔任總導演,并負責組建了二度創作團隊,由國家一級作曲陳勛華、國家一級舞美設計陳慶文、國家一級化妝設計方國良等一批優秀藝術家加盟了劇組。
在這個團隊中,大部分演員均為八零后九零后,青春靚麗、一專多能,身兼數職,既要登臺表演,又要負責幕后工作。《合家福》劇組采用以老帶新,新老演員組合的主演陣容,由山歌劇的“老戲骨”,曾多次榮獲省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的國家二級演員廖明星領銜主演夏阿樓;飾演女主角旺嬸的演員葉柳華是一位八零后的年輕演員,曾擔綱主演過大型山歌劇《挽水西流》、《墮落的仙桃》和《圍屋舊夢》,在第十一屆廣東省藝術節中榮獲“新秀獎”、是一名優秀的“山歌師”;她在劇中將一位客家母親旺嬸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且角色的年齡跨度整整三十年,從中年婦女演到耄耋老人,其表演難度可想而知。現任梅州市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主任、梅縣區山歌劇團團長夏丹丹是一位年輕的八零后,她飾演為愛而瘋的三鳳,為了演好這個“瘋子”,她每天就連吃飯都在思索著如何才能把這個角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劇中令人嘆服的進步,還得歸功于她平日里進行的扎實練功。團隊演職員在排演大戲的過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難,團結協力,整體業務素質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通過大戲的排練磨合,既鍛煉了隊伍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演員。該劇從2011年至今已經演出一百多場次,演出效果極好,深受觀眾們的歡迎和喜愛。
《合家福》劇目經營奉行的是“花小錢,辦大事”的宗旨。舞臺呈現力求簡潔而不簡單,唯美而不奢華。作品通過講述王夏兩家幾十年的恩恩怨怨,塑造了一個恪守良知的客家母親形象,勾勒出兩代人一波三折的情感波瀾。這部以客家山鄉為背景、以客家兒女情感為線索、前后跨越30年的鴻篇巨著將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盛宴。該劇故事波瀾起伏,悲喜交織;全場音樂悠揚悅耳,客味頗濃;演員青春亮麗,表演傾情投入;布景燈光如詩如畫,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著力追求厚厚的人文色彩,濃濃的山歌韻律,美美的民情民風,它就象一杯淡淡的清茶,也許不能使人聞香而來,卻能讓喝者回味無窮。有位專家在觀后評介說:“想不到,一場如此氣勢恢宏的演出竟然出自一個只有三、四十人的縣級劇團。”
TAGS: 山歌劇《合家福》門票 山歌劇《合家福》 山歌劇《合家福》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