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兩個不同風格作品,以不同形式來探索愛與人性。
上半場是芭蕾作品:送惜。以古典文學《水滸傳》中“坐樓殺惜”的橋段為靈感改編而成。講述了閻惜姣、宋江、張文遠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對愛情的猜忌、空虛、寂寞、欲望……
下半場是現代作品:心門。以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現代元素尋找人生在不同時間點如何詮釋愛與孤獨、探討愛的真諦。如果說“送惜”是講述一個實際存在的愛情故事,那“心門”則是借助一個情感點,把細節放大,希望通過對情感本質的理解和闡述使觀賞者產生反射或共鳴。門代表著我們的內心,有人走進來,也有人走出去……
中國舞蹈十二天:趙汝蘅推薦——李敏作品《以愛之名》
李敏
1993年考入北京舞蹈學院附中中國古典舞系,在中國國家芭蕾舞團期間,排演了多部舞劇并參演了多個獨領舞的角色:《天鵝湖》中的小丑、《紅色娘子軍》中的小龐、《胡桃夾子》中的小團團等。2003年,受到美國現代舞大師Cristyne Lawson的賞識,獲得本科全額獎學金的邀請赴美國加州藝術學院學習現代舞和編導。在美期間,兩度獲得邀請參加雅格枕國際舞蹈節,獲得2006年度出色舞者大獎。同年,國際頂級現代舞團以色列Batsheva Dance Company藝術總監Naharin邀請李敏加入青年舞團,參演并編排了多部作品,李敏也有機會創作自己的作品,得以發表。2008年,受到荷蘭三大現代芭蕾舞團之一的Scapino Ballet Rotterdam的團長Ed Wubbe的邀約加入舞團,成為舞者和編導。在團期間,李敏的作品受到團長的提攜與肯定,此后逐年為舞團編排作品。2013年,受臺灣地區藝術家李佩璇的邀請合作,編排作品“巷弄中的100張臉”,受到舞評人的高度贊揚與肯定。從2015年起,李敏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成為獨立藝術家,并受邀到保加利亞、意大利、德國等地和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并跨界到表演、時裝設計、劇場、美術等,形成更多元的表現手法和創作風格,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和理解藝術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