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老舍
導演:顧威
藝術顧問:葉子、鄭榕
設計:吳穹、李果、李聰、鄢霓、孟繁功、戴頤生
主要演員:楊立新、張萬昆、楊桂香、高倩、夏立言、尹偉、郭奕君、蘭法慶、雷佳、苗馳、韓清
解放前,北京龍須溝是條臭水溝,溝旁住滿了各式各樣賣力氣、耍手藝的下層勞動人民。這些居民經常遭受國民黨、惡霸、流氓的迫害和惡劣環境的威脅,生活凄慘。為人耿直正派的老藝人程寶慶,原在一家茶館里唱單弦,因拒絕到惡霸黑旋風家唱堂會,被其爪牙打傷,逃到龍須溝居住,靠妻子程娘子擺煙攤過日子。程寶慶滿懷,但人們不理解他,都叫他瘋子。只有程娘子忍辱負重,希望丈夫能等到再出頭的日子。小惡霸馮狗子搶了程娘子的煙。同院的三輪工人丁四也受到惡霸欺凌。正直的泥瓦匠趙老頭為他們打抱不平,無濟于事。不久,丁四的女兒,小妞子掉進了臭的龍須溝,被淹死了。解放后,龍須溝同北京一起獲得了新生。人民政府法辦了惡霸流氓黑旋風與馮狗子,治理了龍須溝,龍肱溝沿岸人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老舍與《龍須溝》
1951年春,剛從美國歸來的老舍先生,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情,深入北京南城龍須溝,寫出了歌頌新中國成立,北京市政府改造龍須溝造福百姓的話劇《龍須溝》。這出話劇最初由當初的“老人藝”話劇隊在1951年2月演出,焦菊隱導演,主要演員有于是之、葉子、黎頻、韓冰、鄭榕、楊寶琮、李大千等。《龍須溝》演出后獲得了巨大成功。為表彰老舍先生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12月授予老舍先生“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
1953年,成立不久的專業話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對《龍須溝》重新進行了排練演出,于當年11月13日在京公演。在對該劇的重新排練中,焦菊隱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為核心,吸收中國民族戲曲的美學精神,提出了演員表演創作中的“心象”學說,許多演員運用他的“心象”說在劇中成功地創造了真實、鮮明、生動的舞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