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竇娥冤》為元代戲劇作家關漢卿作品,故事源于《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全劇描寫了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官府錯判斬刑的冤屈故事。
此次由編劇郭啟宏重新整理讀解的《竇娥冤》在舞臺建構上有著新的嘗試與全新的敘事層次,在當下戲曲表演中顛覆性地表現現代舞臺美學,包括表演、舞美、燈光、唱詞、觀演關系、戲劇種子培養等等……
好的戲劇作品,經得起時間的“折磨”。
本劇看點:
1.舞臺空間:把“三宗愿”看作是表現主義的,用天幕上的電影鏡頭表現楚州大旱、龜裂的土地、移動的影像、傾盆大雨、血濺白綾……使全劇更加詩化、意向地表現。
2.戲曲音樂: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悲憫”的主題音樂用梆子《哭皇天》曲牌,雄渾、清純、明亮,像圣歌一樣響徹長空。在不同場合分別用不同的變奏形式和演奏、演唱形式表現大悲憫情懷;竇娥的音樂主題取自極具梆子特色、如泣如訴的特殊板式——搭調;代表惡勢力的音樂主題是一段“恐怖音樂”;“三宗愿”的唱腔用昆曲素材譜成。
3.服裝造型:服飾、裝飾少,甚至不要繡活,不要珠光寶氣、富麗堂皇。既是戲曲又有創意的構思:竇娥的服裝是白色系列;張驢、桃杌、賽盧醫是黑色系列;蔡婆、百姓是灰色系列;竇天章是深藍系列。旦角不戴頭飾,具有現代美學意韻的藝術造型。
4.表演亮點:竇娥借鑒昆曲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在獄中的表演運用長甩發功;張父喝了羊肚湯毒性發作后的表演運用椅子功;表現桃杌洋洋自得時運用了帽翅功等。
5.美學建構:少一點野味,多一點詩味,少一點粗獷,多一點古典。化野味為激情,化粗獷為強烈。
TAGS: 河北梆子《竇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