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制作特色:
菁華改編更添戲劇張力
《長生殿》原劇共五十出,結構嚴謹、聲律皆美,是一部非常成熟、難以超越的作品。本次整理改編,首先從清代洪升的原著內,擷取〈彈詞〉中李龜年的數支曲牌,作為幕后音樂唱腔,成為「唱不盡興亡夢幻」的另一個軸線。舞臺上除了精選數個膾炙人口的經典折子戲〈定情賜盒〉、〈密誓〉、〈驚變〉、〈埋玉〉等內容,為求場上冷熱調和,特別自洪升原著中,選出〈夜怨〉與〈窺浴〉兩出,由臺灣大學中文系李惠綿教授予以重新創作,使之重現舞臺,并加入《傳概》【沁園春】曲牌,重新編排整理成九十分鐘的《長生殿》精華篇,刪去拖沓情節,使結構緊湊,注入活水,更添戲劇張力。
一段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全劇以唐代帝王之家的愛情故事為主軸,戲述唐明皇與楊貴妃自定情、致贈信物,種種甜蜜;貴妃因醋意醉酒、兩人釋前嫌七巧盟誓,以及攜手共浴的恩愛、同游御花園的浪漫。直至爆發安史之亂,唐明皇倉促往蜀地避難,在將士不服、六軍不發,戰事告急之下,被迫賜楊貴妃縊死馬嵬坡,獨留唐明皇無限的悔恨與思念。
結合故宮藏品《明皇幸蜀圖》發想編排
一段見證大唐王朝興衰的愛情劇作,與臺北故宮名畫《明皇幸蜀圖》相映其趣,文物與昆劇巧妙的進行前所未有的聲情對話,讓觀者在「故宮新韻」的劇場中感受一場華麗、凄美又動人的藝術饗宴!
運用現代劇場視覺與裝置手法
適度加入現代劇場的視覺、裝置手法,故宮名畫《明皇幸蜀圖》不僅置入劇情架構,更出現于舞臺之上,以多媒體流動畫面方式呈現,引領觀眾走進長生殿的風華歲月。〈尾聲〉中,李龜年以蒼涼的韻白道出【沁園春】曲牌,配合著書法家周月云女士所書寫的文辭流瀉于劇場之中,最終畫面返回《明皇幸蜀圖》,觀眾對長生殿主人翁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保留傳統,再創經典
整編過程中除力求保有原作的唱腔、身段之美外,并邀請大陸知名服裝設計家藍玲女士,依據制作小組搜集的文物資料與表演需求打造蘭庭版《長生殿》之戲服與道具。此外,本劇導演、主排─中國國家一級演員(浙江昆劇團)張世錚、周雪雯夫婦,特地參考《綴白裘》中的〈醉楊妃〉,重塑昆曲版的「貴妃醉酒」,都是本次制作力求「保留傳統,再創經典」所做的努力。
從古典聲腔著手,融入編曲與配樂
本劇以不分折連場演出方式進行,音樂成為全劇串連的靈魂。特邀知名編曲家—盧亮輝大師執掌編曲與配器,除保留《長生殿》原有的南北合套曲牌精華,從古典聲腔中整合樂器編制并融入新編序曲、配樂,更完美的烘托出古典的昆曲樂風。
結合海內外昆劇精英連手制作演出
在表演方面則由蘭庭昆劇團駐團藝術家、旅美昆生名家—溫宇航老師領銜,以其細膩唱腔與結合南北昆派的風格主演唐明皇一角,除結合臺灣最優質的京昆演員外,本團并邀請浙江昆劇團一級演員張世錚先生、上海資深昆劇教師周雪雯女士聯袂來臺擔任駐團藝術指導,進行唱腔指導與身段排練,連手打造經典昆劇《長生殿》的舞臺表演。此劇應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之邀,二○○九年在臺北故宮文會堂演出三個月共十二場,場場滿座,深獲故宮肯定!并受邀至香港《南蓮園池》演出,一票難求,在香港掀起一波昆曲熱潮!
劇情安排:
今古情場,問誰個真心到底?
話說天寶年間,唐皇李隆基、妃子楊玉環,
生死同心,終成連理。
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
藉《太真外傳》譜新詞,演唱傳奇《長生殿》。
〈開場〉
《明皇幸蜀圖》─經典昆劇《長生殿》將五十折原劇濃縮編演成九十分鐘精華版,以倒敘的方式,藉流落江南的長生殿御用樂師李龜年之口,講述《明皇幸蜀圖》畫中故事的背景始末,引領觀眾走入故宮文物的時空背景,重返「長生殿」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感受一場華麗、凄美又動人的藝術饗宴。
〈定情賜盒〉
唐明皇李隆基締建開元、天寶盛世,盛年之后,寄情聲色,從后宮佳麗中,冊封楊玉環為貴妃,帝妃恩愛定情,以金釵鈿盒作為信物,鈿盒上,鳳翥龍蟠,惟愿情似堅金,釵不單分,盒永完。
〈夜怨〉
定情賜盒之前,唐明皇曾相當寵幸梅妃,自貴妃入侍,寵愛日奪。一日,唐明皇托疾夜宿在梅妃的翠華西閣,楊貴妃得知此消息,心痛無奈!便在宮女永新、念奴的簇擁下,月下獨飲消愁,醉酣酣孤身飲金盞,態懨懨柳腰扶難起,「貴妃醉酒」流露出無限的嫵媚風情與真摯的愛意。
〈窺浴〉
長生殿里乞巧盟誓之后,明皇與貴妃更是恩愛。一日,帝妃共至華清池沐浴,宮女永新、念奴欽羨帝妃的情意纏綿,一時好奇心起,偷窺貴妃玉體,被太監總管高力士發現,發生一連串趣事。
〈密誓〉
楊貴妃說出自己對明皇的纏綿愛意,明皇亦知其心意,七夕夜里,兩人在牛郎織女星的見證下,乞巧盟誓: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誓綿綿無絕期。
〈驚變〉
楊貴妃深受寵信,唐明皇從此不務朝政,大權落入楊貴妃兄長—丞相楊國忠手中。一日,兩人正在御花園游賞飲宴,貴妃為明皇歌舞一段李白【清平調】,詞名花國色,笑微微常得君王看。乍聞安祿山造反兵變,情況緊急,唐明皇只得倉卒出逃。
〈埋玉〉
皇室一行人馬行至馬嵬坡,突遭軍士嘩變,竟將楊國忠劫殺;又逼迫明皇賜死楊玉環,「貴妃不死,六軍不發」,明皇無奈之下,為保江山社稷只得妥協,賜白綾予楊貴妃自盡,一代紅顏為君絕,奈地下人間兩渺茫,見證長生殿的繁華起落,徒留一段凄美的史話!
〈尾聲〉
配合著流動的書法多媒體,由樂師李龜年以「韻白」緩緩道出〈傳概〉【沁園春】曲牌,為全劇劇情綱要之總結,舞臺上再次回到《明皇幸蜀圖》的畫面,全劇終了。
TAGS: 臺灣蘭庭昆劇團—長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