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單位: 馮翊綱、宋少卿、黃士偉 臺灣相聲瓦舍
相聲的香火從大陸傳承到臺灣,隨著風俗民情不同而有了不一樣的轉變,【相聲瓦舍】將傳統相聲與西洋戲劇做結合,創新地思維與表演方式顛覆了既有的包袱,讓相聲有了截然不同的新風貌。
熱情、堅持,成就了今日的瓦舍
1988年,還在念大四的馮翊綱與學弟宋少卿,憑著一股喜歡相聲、熱愛表演的傻勁,開始在學校中庭說相聲給同學聽,又因「瓦舍」在宋朝是「劇場」的意思,因而發展出【相聲瓦舍】這個團名,「在劇場里說相聲」的概念也漸漸地在大家心中發芽。
離開校園的瓦舍走進了小劇場、再從小劇場晉升到專業的表演場地;從每天十分鐘的表演,到每年近百場的演出,【相聲瓦舍】憑借著豐沛的創作、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爆發力、及觀眾的支持肯定,已從一個業余學生劇團蛻變成受歡迎的專業表演劇團。
秉持專業創作的理念,【相聲瓦舍】自1997年起,每年固定推出一至兩出全新創作相聲劇,作品內容多與時事結合、貼近民眾生活,因此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喜愛;其中,更以青壯年的參與最熱烈,據本團官方統計,瓦舍觀眾群有80%是教育程度大專以上的青壯年,讓相聲文化的發展,有了向下扎根的基礎。
除了臺上表演,我們也會將作品以影音產品、劇本集、及理論專書的方式出版,除了影音專輯每每打進臺灣流行音樂銷售版前10名,劇本集更是造成觀眾朋友們爭相搶購,不僅蓬勃了相聲表演,更創造了周邊產品的經濟效益與市場價值。
風格清新獨特,粉絲遍及海外
【相聲瓦舍】在海外華人圈也十分受到歡迎,跨海而來的邀約不曾停過:曾應僑委會委托赴馬來西亞巡回演出《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并教授海外華裔青年學習相聲藝術;也應邀前往新加坡演出,并同時進行戲劇教學;2004、2005年更受邀到北京電視臺演出,中央電視臺《人物秀》節目更制作了整集節目向民眾介紹瓦舍,引起熱烈討論。
【相聲瓦舍】的努力并沒有白費,自1999年起,瓦舍成為文建會扶植團隊的一員,獲得文建會扶植計劃的支持,馮翊綱、宋少卿更因在相聲方面的耕耘貢獻,分別獲頒文藝獎章,馮翊綱更獲得十大杰出青年薪傳獎、2006年榮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表揚兩人在傳承相聲藝術上的重要成就。
2002年,馮翊綱、宋少卿蒙相聲名家常寶華先生青睞,收為關門弟子
推薦劇目:《東廠僅一位》
以僅一位興亡為己任,置大明朝死生于度外!
大明朝赫赫三百年,殺人無數、血流成河,最后只剩下一位小小錦衣衛,而這一位竟為了追隨先烈、報效朝廷,揮刀自宮???這「僅一位」的錦衣衛究竟在籌劃著什么妙計來反清復明呢?
《東廠僅一位》是一出關于迫害和被迫害的相聲劇,運用借古諷今的方式將歷史、時事搓揉在一起,上半場是以相聲言論為主軸的新編段子,下半場則是由明朝廠公與鷹犬組成的相聲劇,故事背景穿梭古今,利用東廠精神,還原中國史上幾個著名迫害事件的真相,內容保證讓你意想不到,拍案叫絕!
《東廠僅一位》是【相聲瓦舍】2001年推出的新編劇本,不同于傳統相聲,瓦舍相聲更重視文本創新,在相聲表演的精髓中,我們融入了戲劇、歌舞等元素來豐富演出內容,透過劇情的鋪陳起伏,讓觀眾更能領略瓦舍欲傳達的精神概念;此外,馮翊綱、宋少卿搭檔20年渾然天成的默契,讓劇本在他們的表演中活化起來,新形式的相聲劇,深獲觀眾喜愛。
《東廠僅一位》不僅在劇場表演中受到支持,隨后發行的影音專輯更是攻占華語流行音樂榜前三名,在當時,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功績,更難能可貴的是,專輯發行至今越十年,依舊持續熱賣,也顯見出此劇本歷久不衰的創作實力。
馮翊綱
劇場表演藝術家。青年時期追隨賴聲川教授學習劇場創作,在藝術學院(今臺北藝術大學,關渡)完成戲劇藝術碩士學位,投入劇場經營、創作、演出二十余年。
早年加入【表演工作坊】,首件工作是為《那一夜,我們說相聲》1985年創始劇本出版前,進行逐字手工抄寫。接著多次參與集體即興創作,演出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包括《意外死亡(非常意外)》、《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推銷員之死》、《戀馬狂》、《我和我和他和他》、《紅色的天空》、《又一夜,他們說相聲》、《那一夜,我們說相聲》93年版、《暗戀桃花源》99年版。睽違十年重回【表坊】,主演精裝巨著《寶島一村》。
也是文字工作者,曾擔任「聯合副刊」、「時報周刊」、「幼獅文藝」專欄作家,所創作的每一分鐘劇本都被演出,所寫出的每一行文字都被出版,自喻為臺灣當代最幸福的創意人。已出版激光視盤數十種,研究文集、文藝創作、劇本、有聲書十多部,近年將文字著作多委托「聯合文學」出版。
自1988年以來,創辦并經營、領導【相聲瓦舍】,更是人生的代表作,二十年間,以每年近百場的演出、總平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爆炸性票房、風行的激光視盤,成為華文世界家喻戶曉的人物。經典作品《戰國廁》、《鄧力軍》、《東廠僅一位》、《狀元模擬考》、《惡鄰依依》等,更是青年學子朗朗上口的名著,表演影音檔也被編為中學人文課程輔助教具。2002年在北京拜相聲耆宿常寶華先生為師,加入了傳統相聲發展史的大家族。
現任【相聲瓦舍】團長暨藝術總監,兼任政大廣電系、師大音樂系、北藝大戲劇系副教授,規劃、設計并執行各種藝術與文化主題的學養、創意、實務課程。因長期在創作、演出、出版、教學的總體貢獻,獲國軍文藝金像獎、中國文藝獎章、十大杰出青年薪傳獎、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宋少卿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為【相聲瓦舍】創辦人及主要演員。擔任主演【相聲瓦舍】歷年舞臺演出作品。
其舞臺表演極富爆發力,并兼具編導長才,活躍于電視、電影、廣播、廣告各種媒體,擔任多部音樂錄像帶及廣告之導演。因為多年來在相聲藝術創作及展演之貢獻﹐榮獲中國文藝獎章。近年來致力于原住民文化的研究,著手撰寫關于原住民的文化觀察報告,并任泰雅文化薪傳藝術團、原住民文化藝術永續協會及原住民生動文化工作室顧問。著有著有:劇本集、有聲書及激光視盤專輯二十余種。
黃士偉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碩士。2001年加入【相聲瓦舍】,參與《他怎么那么紅》、《東廠僅一位》、《記得當時那個小》、及瓦舍20周年團慶三系列:《鄧力軍》、《戰國廁前傳》、《公公徹夜未眠》等多部作品演出。
表演風格鮮活跳躍,收放自如,也于各大劇團擔任主要演員,作品有:【果陀劇場】《開錯門中門》,【屏風表演班】《京戲啟示錄》,等。并曾于華視《絕代雙椒》主持演出,演出電影《沿海岸線征友》。2009年與【可以演戲劇團】合作,于第14屆「皇冠藝術節」推出首部個人制作大戲《我們》,是集編、導、演于一身的優秀演員。
溫馨提示: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
TAGS: 臺灣相聲瓦舍經典作品《東廠僅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