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介紹】
首演于1892年的古典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是古典芭蕾編導大師馬里烏斯·彼季帕和列夫·伊萬諾夫的代表作,也是俄羅斯偉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創作的三大經典芭蕾舞劇音樂之一。舞劇《胡桃夾子》是根據德國名作家霍夫曼的童話《胡桃夾子和鼠王》改編的,全劇共分兩幕,描繪了兒童的獨特天地。舞劇的音樂充滿了單純而神秘的神話色彩,具有強烈的兒童音樂特色。
作為俄羅斯芭蕾學派的典范,《胡桃夾子》之所以能吸引千千萬萬的觀眾,成為西方國家每年圣誕節的老少咸宜、常演不衰的經典劇目,不僅因為其擁有華麗壯觀的場面和詼諧有趣的表演,但更重要的是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賦予舞劇以強烈的感染力。
百余年來,西方國家上演過無數版本的《胡桃夾子》,但由于歐美國家文化背景差異不大,各個版本也大同小異。2001年2月,中央芭蕾舞團首次創作中國版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嘗試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到西方古典芭蕾音樂中,講述了一個中國家庭歡度春節的故事,別具一格。2010年,中芭根據當年的創作,對中國版《胡桃夾子》進行全新改版、重新創作,在柴可夫斯基音樂的陪襯下,展開一幅豐富多彩的中國民俗風情長卷,表達了中國芭蕾舞藝術家對東西文化交融的一種思考和探索。
【劇情簡介】
第一幕
第一場--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京城廟會
中國農歷新年即將到來,人們在廟會上忙碌地置辦年貨。大人們用傳統禮儀互致新年問候,孩子們享受著“過年”的喜悅。團團和圓圓表兄妹倆以及小伙伴們在嬉戲玩耍;團團還買了神話故事中怪獸“年”的面具。團團和圓圓的爺爺給孩子們講起了“過年”的由來。12個孩子拿起代表12生肖的面具在飛雪迎春的氣氛中歡慶除夕夜的到來。
第二場--一個愜意祥和的中式客廳
除夕夜,一位外國友人來到了團團和圓圓的爺爺家做客,共度春節。外國朋友將胡桃夾子作為新年禮物送給了可愛的園園;團團有些嫉妒,也想得到這個魔幻般的禮物;爺爺拿出一副雙節棍送給團團。爺爺和奶奶又給外國朋友回贈禮物。一旁,孩子們拿著胡桃夾子聽外國朋友講解它的用處,而貪心的團團卻趁機將胡桃夾子搶到手中,圓圓又氣又急,百般周折才要回心愛禮物。年夜飯在喜慶中開席了,外國友人給這個祥和中國家庭拍攝了一張全家福。
第三場--圓圓的臥室
入夜,圓圓獨自回到臥室,懷抱胡桃夾子,很快就進入夢鄉……
現實與夢境的交替,團團和怪獸“年”居然融為一體,他們惡作劇般地將胡桃夾子偷走,圓圓醒來后萬分焦急。突然,胡桃夾子變成人型跳了出來,“年”的怪獸群也圍了上來。胡桃夾子英勇善戰,很多小老虎與它并肩作戰,共同與“年”搏斗。
第四場--仙鶴王國的奇境
雙方交戰正酣,僵持不下。夢境中的仙鶴女王飄然若現,抽出頭頂上的紅紗。所有“年”的怪獸均被紅色震撼,無力的倒下。圓圓親見仙鶴女王的神奇魔力,向仙鶴女王行禮致謝,并拜求女王將自己變成一只美麗的仙鶴,帶著心愛的胡桃夾子飛向了奇幻的瓷器王國。
第二幕
第一場--瓷器王國
圓圓來到了神奇瓷器王國,眼前的一切讓人心馳神往、目眩神迷:有福娃的喜慶相迎;有十二生肖的盛裝表演;有糖葫蘆的恬心滑稽;有扇子舞的瀟灑飄逸;更有絲綢舞、風箏舞、陀螺舞和金元寶舞,一派頗具中國元素的慶典場面。
第二場--喜慶新年的情境
景泰藍的出場更讓瓷器王國名至實歸。慶祝新年的鞭炮小人將圓圓緩緩托起,夢境中的人物突然消失。原來團團吵醒了做夢的圓圓,回到現實中的圓圓手中依然緊握著胡桃夾子,深怕它再被團團搶去。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恍如隔世的圓圓此時才意識到一切皆夢幻,心生歉意的她將胡桃夾子送給團團。此時鞭炮齊鳴,除夕夜的高潮伴隨著新年的喜悅將幸福傳遞給每個人。團團又怯生生的將胡桃夾子還給了圓圓,全家人歡歡喜喜迎來一個美妙的年景:卯兔吉年!
【劇團介紹】
中央芭蕾舞團是中國唯一的國家芭蕾舞團,在政府的支持下創建于1959年12月31日。演員和演奏員均來自專業舞蹈學院和音樂學院。劇團在彼·安·古雪夫等俄羅斯專家的指導下打下了俄羅斯學派的堅實基礎。51年來,劇團在引進和介紹優秀的西方古典芭蕾和當代芭蕾作品的同時,十分注重將西方芭蕾的表現形式與中國民族藝術相融合,創作具有中國風格的芭蕾新作,積累了豐富的保留劇目,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劇團廣泛地參與國際交流,受到了國際芭蕾舞壇的矚目。現任團長、藝術總監馮英。
溫馨提示: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
TAGS: 中央芭蕾舞團經典賀歲芭蕾中國版《胡桃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