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史蒂芬·羅吉
希思黎·羅威爾
中提琴:達索·阿達姆普羅
大提琴:艾丁·貝克拉
法國波爾多四重奏
波爾多四重奏由四位來自完全不同背景卻均對室內樂情有獨鐘的獨奏家組成。樂團迅速成名后,參加了很多當今著名古典音樂盛事,如:南特、比爾堡、東京的“熱狂之日”音樂節,圣彼得堡音樂節以及波爾多國際音樂大賽。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傾注于聚集和分享多元化的音樂能量,樂團定期與眾多世界著名獨奏家們共同演奏。樂團經常被邀請在法國的音樂節上演奏路德維希·施波爾的弦樂四重奏及管弦樂隊協奏曲以及胡斯拉夫·馬爾蒂努和愛德華·埃爾加的音樂作品。得益于多產的音樂創作, 波爾多四重奏也以豐富多樣的風格為很多電影以及芭蕾舞團演奏。樂團也熱衷于教授室內樂和提供大師級的技巧。作為活躍于波爾多歌劇院室內音樂節的團體,2011年樂團慶祝了其成立十周年紀念。
史蒂芬·羅吉,小提琴
史蒂芬·羅吉在斯特拉斯堡開始學習小提琴。14歲時,被巴黎音樂學院錄取,并在維達·雷諾茨的課上獲得獎學金。曾與彼得·沙巴一起與法國廣播電臺合作錄制音樂節目,并成為二十世紀音樂研究的成果之一。
繼續跟隨羅蘭·道格雷學習,由其介紹進入波爾多-阿基坦國家交響樂團工作一年,阿蘭·倫巴第擔任指揮。隨后離開波爾多加入斯特拉斯堡愛樂樂團。曾赴斯圖加特跟隨喬治·貝諾夫學習。1996年,有機會成為南希交響樂團與抒情管弦樂隊的獨奏家。
作為獨奏家與法國的諸多樂團合作在法國及世界各地演奏。多次受到波托克音樂節的邀請與皮特·沙巴、左坦·科塞斯赴匈牙利演出。
2002年開始,作為首席小提琴回到波爾多-阿基坦國家交響樂團,漢斯·格拉夫擔任指揮,現任指揮為克瓦梅·雷恩。除此之外,史蒂芬·羅吉也在地區音樂學院教學,并和希思黎·羅威爾,達索·阿達姆普羅以及艾丁·貝克拉組成了波爾多四重奏。
史蒂芬·羅吉使用是由J.B. 武伊列爾莫制作于1826年的小提琴,由帕萃斯·塔克內友情提供。
希思黎·羅威爾,小提琴
在普羅旺斯埃克斯音樂學院開始學習小提琴,之后在凡爾賽加入R·亨德雷的課程,并以全體通過的成績獲得了小提琴一等獎以及室內樂獎。
隨后,進入巴黎交響樂學院學習,有幸得到很多著名演奏家的指導并以一致通過的成績畢業。1986年,成為了波爾多-阿基坦國家交響樂團的一員,并與羅蘭·多卡雷爾開始其音樂職業生涯。
出于對室內樂的熱情,希思黎·羅威爾曾經是Euterpe四重奏及諸多巴黎樂團的成員,之后作為獨奏演員加入波爾多-阿基坦國家交響樂團,由P. Doukan和Z. Vinnikov擔任指揮。
2001年至今,成為樂團第二小提琴并與史蒂芬·羅吉、達索·阿達姆普羅以及艾丁·貝克拉組成波爾多四重奏。
希思黎·羅威爾使用的是一把意大利小提琴,其中某些部分出自一位波倫亞的弦樂器制造者,圭達圖斯(1687-1760)。
達索·阿達姆普羅,中提琴
在海法音樂學院師從亨利·羅滕貝格學習小提琴,隨后達索·阿達姆普羅在特拉維夫音樂學院師從奧迪翁·巴托斯學習中提琴。
被艾薩克·斯特恩和倫納德·伯恩斯坦發現并得到諾曼基金會獎學金(美國-以色列基金會)。返回歐洲后,在荷蘭繼續跟隨歐文·希弗深造,并成為鹿特丹愛樂樂團中提琴獨奏演員。
作為洛林·馬澤爾指揮下的法國國家交響樂團中提琴手,受到阿蘭·隆巴德的邀請在波爾多-阿基坦國家交響樂團中擔任特別獨奏演員。作為一位知名的室內樂音樂家,曾與許多世界著名音樂人合作,如:沃爾夫岡·薩瓦利什、讓-皮埃爾·朗帕爾、瑪利亞·胡奧·皮爾斯、布里吉特·昂熱雷等。受邀哈根四重奏和林賽四重奏,同時與Roland Daugareil和Etienne Péclard組成了Sartory三重奏。
經常作為獨奏家與法國國家交響樂團、法國廣播愛樂樂團、鹿特丹交響樂團、盧森堡交響樂團、巴黎管弦樂團以及波爾多-阿基坦國家交響樂團合作。任教于里昂音樂學院,并且在世界各地開辦大師班。與史蒂芬·羅吉、希思黎·羅威爾、艾丁·貝克拉一起組成了波爾多四重奏。
達索·阿達姆普羅使用一把1755年的Landolfi中提琴。
艾丁·貝克拉,大提琴
就讀于巴黎高等國立音樂學院,1967年在André Navarra的班級獲得大提琴第一名,在Jacques Février的班級獲得室內樂第一名,在Jacques Calvet的班級獲得專業室內樂第一名。
1971年至1974年,參加讓·胡伯和克里斯蒂安·拉爾德的進修課程,同時跟隨姆斯季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和亞諾什·斯塔克學習。
曾參加維也納(1967)、慕尼黑(1968年)、巴塞羅那(1973)國際大賽。
1977年至1980年,任“新法國廣播愛樂樂團”(NOP)大提琴獨奏家。1980年至1990年,任巴黎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獨奏,丹尼爾·巴倫博伊姆和謝米揚·畢契科夫任指揮。1990年以來,任“波爾多阿基坦大區國家管弦樂團”(ONBA)首席大提琴獨奏。
與這三個樂團合作演奏了古典與現代作品,與新法國廣播愛樂樂團合作由Gilbert Amy、Emmanuel Krivine擔任指揮;與巴黎交響樂團合作,Jean-Bernard Pommier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和Pierre Boulez 擔任指揮;與波爾多阿基坦大區國家管弦樂團合作,Alain Lombard、Yutaka Sado、J. Latham-Koenig、Hans Graf、Stéphane Denève以及Vincent Barthe擔任指揮。
與許多著名音樂家合作,如:“Quatuor Via Nova”、 “Trio Pasquier”、 Daniel Barenboim 、Jean-Claude Pennetier 、Brigitte Engerer 、Fran?ois-René Duchable、Jean-Fran?ois Heisser、Pierre Doucan、Pierre Amoyal、Patrice Fontanarosa、Olivier Charlier、Jean-Jacques Kantorow、Gérard Poulet、Pinchas Zuckermann、Isaac Stern、Roland Pidoux、Patrick Gallois、Pierre Moraguès及Marielle Nordmann等。
多年來,在“La Grande Ecurie et La Chambre du Roy”中作為大提琴獨奏,Jean-Claude Malgoire 擔任指揮;在“L’Itinéraire”中擔任大提琴獨奏,Tristan Murail 任指揮。
與Roland Daugareil和Tasso Adamopoulos成立“Trio Sartory”弦樂三重奏;2001年以來,參加波爾多阿基坦大區國家管弦樂團四重奏樂團,最近更名為“波爾多四重奏”,并計劃在2012年進行世界巡回演唱會。
與ONBA錄制了勃拉姆斯的“雙協奏曲”和普羅科菲耶夫的“交響曲”以及布洛赫的“索羅門”。
作為大提琴獨奏與ONBA合作演出了德沃夏克的協奏曲、舒曼、柴可夫斯基(Roccoco),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Dutilleux,海頓的C和D大調協奏曲以及圣桑的作品。與Alain Lombard、Yutaka Sado、Hans Graf、 Stéphane Denève、Frédéric Lodéon及Armin Jordan等指揮大師合作演出了 施特勞斯的唐吉歌德。
最近,他將演出Korngold的協奏曲,由Jurjen Hempel擔任指揮。
曲目(以演出現場為準):
影片《四重奏與變奏曲》(講述作曲家奧迪爾·佩索與波爾多四重奏的故事)
奧迪爾·佩索: 《加龍河》弦樂四重奏曲
羅曼變奏曲
溫馨提示: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
TAGS: 波爾多狂想曲—法國波爾多弦樂四重奏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