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雙周
2012年首屆北京舞蹈雙周7月盛大開幕
首屆北京舞蹈雙周,是由當下中國現代舞的領軍人物——著名的現代舞藝術大師曹誠淵先生牽頭策劃,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廣東現代舞團、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攜手共同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和北京現代音樂學院攜手協辦的重要演出活動。于2012年7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隆重舉行。
北京舞蹈雙周是國內專注于現代舞發展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國際舞蹈盛事.它以包容的態度和全方位的視角,集中展現現代舞在不同國界、領域及不同人群中的發展狀況。舞蹈周共包括6個內容版塊,涉及面廣,內容包羅萬象,不僅會對中國現代舞的發展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并且以此連動世界各地重要的舞蹈節、舞團、知名藝術家及藝術院校,通過立體豐富的內容和合理有效的安排,打造成為真正立足于北京放眼世界的國際舞蹈交流平臺。
內容包括:
1、6場匯集國內現代舞愛好者及獨立藝術家創作的【青年舞展】;
2、6場展現先鋒藝術家個性創作的【另類平臺】;
3、7場匯集世界知名舞團的【焦點觀摩】;
4、由國內外13位教師組成并進行授課的【舞蹈營】和【工作坊、大師班】;
5、6場與知名藝術家、學者展開深入討論的【舞蹈論壇】;
6、網羅世界各地最新的【跳格舞蹈影像】。
首屆北京舞蹈雙周——焦點觀摩節目內容(共7場)
一
場地:北京解放軍歌劇院
日期:2012年7月22日晚7點半
長度:85分鐘(一個5分鐘小休,一個15分鐘中場休息)
舞團: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及珍妮絲舞蹈團(英國)
節目:《如歌》
歌之一:《挽歌》
編舞:李捍忠、馬波
音樂:亨利克·戈萊斯基
服裝:王彥
布景:馬波
舞者:馬波、宋婷婷、李玥、湯婷婷、劉迎韜、訾偉、許一鳴、劉益峰、鄭智、錢琨、扎西旺加、胡沈員
長度:25分鐘
歌之二:《變之歌》
編舞:珍妮絲·格雷斯頓
編舞輔助:譚美森·拉塞爾
音樂:亨利克·戈萊斯基
舞者:譚美森·拉塞爾、菲奧娜·杰弗里斯、艾德麗安·奧里利
鄭智、扎西旺加、錢琨
長度:12分鐘
歌之三:《遠去的歌》
編舞:珍妮絲·格雷斯頓
編舞輔助:譚美森·拉塞爾
音樂:亨利克·戈萊斯基
燈光:艾倫·伯吉斯
服裝:克萊爾·陶德,高潔
舞者:馬波、宋婷婷、李玥、湯婷婷、
劉迎韜、訾偉、許一鳴、劉益峰、
鄭智、錢琨、扎西旺加、胡沈員
長度:28分鐘
作品簡介:
兩個享譽國際的舞團:中國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與英國愛丁堡的珍妮絲舞蹈團聯袂呈獻一臺節目《如歌》,以剛于2010年離世,充滿人文主義精神的波蘭作曲家亨利克·戈萊茨基的音樂為靈感,并以優美的肢體舞蹈呈現音樂中動人的旋律和深邃的感情。《如歌》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挽歌》,由雷動天下兩位編舞家李捍忠和馬波聯合編創,由雷動天下演員演繹作曲家發表于1976年,被認為最能打動人心的沉重交響樂章《悲愁之歌》。第二部分名為《變之歌》,由珍妮絲舞蹈團藝術總監格雷斯頓以作曲家的第一號鋼琴奏鳴曲為靈感,邀請三位中國舞者與三位英國舞者合作,演出一支純粹動感、充滿能量變化的舞蹈。第三部分名為《遠去的歌》,由雷動天下12位演員重新演繹格雷斯頓編創于2008年,被國際舞評人贊譽為最能深刻體現音樂神韻的舞蹈作品。舞蹈所用的音樂是作曲家于1995年發表的同名樂曲,展示了人類歷經災難之后的悲天憫人胸懷。
媒體評論:
「作品攜帶一種讓人神迷的份量質感。」——【歐洲舞蹈雜志】
「一頓精彩極致的當代編舞筵席。」——英國【先鋒報】
編舞簡介:
珍妮絲·格雷斯頓擁有二十五年的深厚國際經驗,是因為她曾在眾多不同國家里,進行個人和團隊的演出和創作。對她影響最深的,是在1992年邀請她前往紐約參加舞團的現代舞大師艾利克?霍根斯。格雷斯頓熱愛藝術,又深入研究動作的原理,使她成為眾口交譽的舞蹈老師,被邀請替不同的藝術家、專業舞團、社區隊伍和兒童劇場等編創作品。自2009年開始,她的藝術活動跟中國的舞蹈界聯系起來,并跟多個中國本土舞蹈團體,包括雷動天下、大道生活藝術節、廣東現代舞周、北京市歌舞團和北京舞蹈學院等合作。
李捍忠于1991年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間舞系教育專業,隨即進入廣東實代舞團,歷任演員、藝術助理及編導。他于1999年3月在曹誠淵的邀請下加入北京現代舞團,擔任執行藝術總監之職,于2005年9月與曹誠淵合作成立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并出任執行藝術總監。他曾為多個國際藝術團體編舞,主要編舞作品包括:《天籟》、《滿江紅》、《不定空間》、《逆光》、《床戲》和《冷箭》等。
馬波于1991年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畢業后留校任教。1993年加入廣東現代舞團, 1999年加入北京現代舞團,2005年成為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建團團員,擔任演員、導師及編舞。馬波的創作力旺盛,編創作品包括《紅色變奏》,《記憶的花園》等,1994年開始與李捍忠合作編舞,主要作品有:《不定空間》,《滿江紅》,《逆光》,《冷箭》等。
舞團簡介:
來自蘇格蘭愛丁堡的珍妮絲舞蹈團經常巡演于大不列顛王國各地,并以專門為獨特空間而創作的環境舞蹈演出,屢獲殊榮。作為蘇格蘭頂尖的舞蹈家之一,珍妮絲?格雷斯頓致力于與中國舞蹈藝術家的長期協作,自從2009年獲得英國文化處頒發的文化獎勵基金后,格雷斯頓便經常往返于中英兩國之間,還曾邀請中國舞蹈家前往蘇格蘭參與舞團的演出項目。珍妮絲舞蹈團的作品一直被受稱贊,并在2008年愛丁堡藝穗節中,以一部由44位舞者演出于愛丁堡動物園動物格籠內的舞蹈作品,獲取了英國著名的蘇格蘭銀行先驅天使獎。
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成立于2005年9月,由曹誠淵與李捍忠聯合創辦,是中國第一個在政府體制之外正式注冊成立的舞蹈團體。曹誠淵擔任舞團團長及藝術總監,李捍忠出任執行藝術總監,團員來自中國各地,擁有精湛的舞蹈技術和優秀的創作才華。雷動天下在中國推動現代舞,提供良好的藝術平臺,讓中國的舞蹈家充分以肢體為工具、動作為媒介,展示各自不同的形態、思想和情感。除了在北京組織演出、培訓、交流等項目之外,雷動天下也代表中國,參加許多國際項目,足跡遍及美洲、歐洲、澳洲及亞洲。
二
場地:北京解放軍歌劇院
日期:2012年7月23日晚7點半
長度:60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舞團:西班牙西恩富爾戈舞蹈團
節目:《1618達芬奇——萊昂納多啟發的舞蹈》
編舞:約書亞·西恩富爾戈
音樂:胡特·克伊爾(與格利戈瑞奧?堅敏納斯合作)
燈光:貝爾納·詹薩
舞臺:約書亞·西恩富爾戈
服裝:約書亞·西恩富爾戈
舞者:勒提西亞·尼科、馬利亞·阿克伊、安娜·陸簡、塞治歐·莫雅、曼尼奧·沙菲茲、瑞克爾托雷約、瑪麗娜·羅德瑞格、約書亞·西恩富爾戈
作品簡介:
在《1618達芬奇》中,編舞家以嚴謹的數學計算方式來設計舞者的動作,并通過動作的造型、質感和所發生的位置,把舞臺空間切割開來。觀眾可以從中感受舞臺的正反方向、對比和平衡。舞蹈需要觀眾主動體會空間的變化,并要求舞者們以準確至極的動作表演達到作品的最終目標。強烈的動態和精致的形式,配合相同理念而創作的音樂,產生既緊密延伸、又對抗激越的效果。冒險、嚴謹、靈巧、緊迫、限制、暈眩等等,是創作《1618達芬奇》的重要元素。
媒體評論:
「當整個表演結束之后,人們才發現:舞蹈不是為了讓人明白,而是讓人欽羨的。」——西班牙馬拉加【現代報】
編舞簡介:
西恩富爾戈于西班牙巴薩羅納的戲劇學院學習舞蹈,畢業后加入著名的棼桑提?薩爾茲和達米恩?穆諾茲的舞團工作。他于1999年馬德里編舞比賽中贏取一等獎,并建立屬于自己的舞團。自此之后,西恩富爾戈的事業遂順,不斷進行創作和各式合作項目。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編舞家,也參與教育工作,并在各個城市教授舞蹈。
舞團簡介:
西恩富爾戈舞團成立了十年,并創作了十多部大型作品。這些作品的風格嚴謹,為舞團贏取不少聲譽和獎項,并開啟許多國內和國際演出機會。舞團出品各式各樣的演出項目,包括在全國各地的街頭表演、小品舞蹈、慶祝典禮和馬戲雜技等,讓西恩富爾戈舞團成為西班牙最重要的舞團之一。
三
場地:北京解放軍歌劇院
日期:2012年7月24日晚7點半
長度:60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舞團: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
節目:《別有洞天》
編舞:黃狄文
音樂:沈樂民
燈光:吳文安
服裝:鄭文榮
舞者:喬楊、龐智筠、莫嫣、林詠茵、樂知靄、張藍勻、吳承芳、林波、黎德威、黃振邦、李家琪、禤天揚、陳俊瑋
作品簡介:
《別有洞天》是被香港【南華早報】譽為「最具潛質編舞新星」的黃狄文繼2009年第六屆廣東現代舞周展演《忽然四季》后,又一充滿張力的長篇舞作。舞者啟動身體引擎,在六十分鐘內釋放暴烈如火的爆炸能量。呼吸、拉扯、糾纏等畫面縱橫交錯,情緒高低起伏令人心跳加速。配合新世代電音的強烈節奏,將人生兩難抉擇化成震撼五官的全方位舞蹈新沖擊。
媒體評論:
「當代香港藝術靈魂」——香港【南華早報】
「舞蹈編排中盡顯創造性,特別是雙人舞部分,讓人有驚嘆之感。」-- 香港【南華早報】
編舞簡介:
黃狄文曾任香港亞洲電視藝員,后入讀香港演藝學院主修現代舞,1997年畢業并考進城市當代舞蹈團,2001年憑《X廣場與異變街道》中的演出獲香港舞蹈年獎。他為城市當代舞蹈團編排過許多精彩舞蹈作品,其中《忽然四季》及《下一秒》分別于2008及2009年獲香港【南華早報】評選為“全年最佳舞蹈”。
舞團簡介:
城市當代舞蹈團是香港首個全職專業現代舞團,于1979年由曹誠淵創立,以體現香港當代文化及推動現代舞蹈發展為宗旨。三十二年來,舞團保留了超過二百部本土編舞家的完整舞蹈作品,每年演出六十多場,觀賞人數超過五萬人次。自1980年以來,舞團開展頻密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先后代表香港在美洲、歐洲、澳洲及亞洲共三十多個主要城市進行了共一百九十六場巡回演出,備受國際藝壇重視。
四
場地:北京解放軍歌劇院
日期:2012年7月25日晚7點半
長度:65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舞團:新加坡舞人T.H.E.
節目:《從消逝出發》
編舞:郭瑞文
音樂設計:郭瑞文( 海南民歌及其他音樂)
燈光設計:陳俊兆
舞臺設計:郭瑞文
舞者:卓子豪、李文偉、鄭明媛、雅瓦·伊勒圖、杰西卡·克莉斯蒂娜、湯淑貞、吳覓
節目簡介:
由新加坡藝術節委約創作,首演于2011年5月21日新加坡藝術節。
通過一連串復雜而縝密連接的動作,并多段戲劇性的獨舞和雙人舞,舞團藝術總監郭瑞文嘗試把本土的藝術表述方式融混于西方舞蹈,呈現出新加坡特有的多元文化面貌。《從消逝出發》的靈感來自海南民歌,并舞者和舞者上一代長輩們的回憶。這個作品充滿已經被我們身體遺忘了的感情語言,并希望從新挖掘我們記憶中的碎片,藉以重塑一個或許是真實、或許是我們想象中的曾經過去。
媒體評論:
「舞人T.H.E.不再只是一支充滿潛力的年輕隊伍,它發揮沖勁,在藝術總監細致又嚴格的要求下,所有演員在每一臺節目中,都有讓人驚喜的進步。這個舞團已經成為亞洲的頂尖當代舞蹈團體之一。」——新加坡【海峽時報】
編舞簡介:
郭瑞文在2002年參加西班牙國家舞蹈團,其后成為該團主要演員,并曾與許多國際著名編舞家,如納楚?杜阿圖、伊利?克里安、麥茲?厄克、歐赫?納呵瑞因及溫?范德科布斯等合作。前赴西班牙工作之前,郭瑞文于1991年起,便在新加坡舞蹈劇場工作,在許多長篇舞劇中擔當主要角色。他于2003年被提名法國比諾舞蹈獎,并在2007年返回新加坡后,獲取國家藝術局頒發的青年藝術家大獎。
舞團簡介:
舞人T.H.E.中的T.H.E.是‘人類表達’的英文首個字母。舞團由藝術總監郭瑞文建立于2008年9月,目的是通過舞蹈和藝術反映人和人性,也藉此凸顯本土和地區的特殊環境。
舞人T.H.E.曾演出于許多地區性藝術節,也巡演于不同城市,包括巴黎、迪拜和雅加達等。這個緊密無間的舞團共有九位成員,代表了當地藝術界中最為專業的舞者群。舞團注重把屬于亞洲和本土的敏銳感性,融合西方舞蹈技巧,創造跟周圍環境有關聯意義的主題演出,也使舞人T.H.E.在地區里更具有代表性。舞團積極與不同界別的藝術家合作。
五
場地:北京解放軍歌劇院
日期:2012年7月26日晚7點半
長度:75分鐘(兩個5分鐘小休)
舞團:廣東現代舞團
節目:《身體與靈魂的三段對話》
對話1:《覺》
編舞:邢亮
音樂:朱利安?阿什、亞歷山卓?迪斯普拉特、
池田亮司、本哈德?君特
長度:21分鐘
對話2:《回聲》
編舞:劉琦
音樂:保羅?杰舍爾
長度:20分鐘
對話3:《生生不息》
編舞:馬守則
音樂:布賴恩?伊諾、空氣樂隊
克里斯?菲利普斯、拉拉阿吉
服裝:夏鈺奇
長度:24分鐘
燈光:劉詩豪
舞者:余麗君、張聰斌、李翩翩、肖智仁、劉卿羽、黎家寶、曾亮、吳卉、俞亞男、趙建瑞、馬可、胡藤騰、郝志遠、李圣雄
作品簡介:
《身體與靈魂的三段對話》是一部由廣東現代舞團的三位早期團員,為舞團編創的三段風格完全不一樣,卻主題統一的作品,呈現個人對身體環境和內心靈魂關系的思考。三位編舞家均曾經是舞團的優秀演員,現在各自獨當一面,享有國際聲譽。
邢亮,是中國當代最閃亮的現代舞者之一,為廣東現代舞團創作一支純肢體狂飆式的舞蹈《覺》。通過多年來對身體和動作的獨特感悟,舞蹈家探索肢體在眩目的表面運動之下,可以更深入呈現人類各種藏而未見的知覺。
詩人北島的詩呈現對人和自然之間關系的冷靜感知世界。駐團編舞劉琦以詩入舞,編排《回聲》,通過肢體呈現詩人對生命的思考。舞蹈像海浪翻起的粼光,像鷗群的回旋,寧靜而澎湃;當海浪與鷗群漩渦般直沖天際,一切戛然而止,讓人回味無窮。
宋代學者周敦頤于【太極圖說】中闡述生命的意義:「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編舞家馬守則有感而發,在作品《生生不息》中,舞者的肢體彰顯生命的歷程,期盼著人類孳生不絕、繁衍不已、經久不衰、自強不息。
媒體評論:
「國際舞蹈界的成功典范……與眾不同的先驅者」——美國【紐約時報】
編舞簡介:
邢亮于1991年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表演專業,旋即成為學院中國青年舞團的主要演員。他于1993年至98年擔任廣東現代舞團舞者,98年至2000年擔任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舞者,2000年至02年擔任廣東現代舞團執行藝術總監。從2002年至今,邢亮成為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駐團藝術家,曾發表作品有:《鏡?花?圓》、《霸王》、《尼金斯基》、《沒有主義》、《六度》等。
劉琦于1991年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教育專業,旋即成為學院古典舞系的年青教師。她于1996年參加廣東現代舞團擔任舞者,并于2004年至06年出任舞團執行藝術總監。劉琦于2007年成為舞團的駐團編舞,專注于編舞和訓練演員的工作,多年來為舞團編創了許多重要作品,包括《臨池》、《紋》、《暗戰》、《前進進》、《飚城》、《裸奔》等。
馬守則出生并學習舞蹈于沈陽,是廣東現代舞團的建團團員之一,于1995年獲取美國愛荷華州大學舞蹈碩士學位,于1997年出任美國阿利桑那州立大學舞蹈系教職,后晉升為該校吉林省東北師范大學舞蹈系的客席教授。他的重要作品有:《隨風而舞》、《在心深處》、《新桃花源記》、《蕓生》等。
舞團簡介:
中國第一個現代舞專業表演團體,于1992年正式成立。創團團長楊美琦女士,藝術總監曹誠淵先生。自2007年起,由潘少輝先生出任藝術總監。舞團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譽,多次應邀參加國際藝術節及各地巡演。舞團所到之處,無不受到觀眾和媒體的高度贊賞和評價,1997年11月及2002年3月,舞團在美國華盛頓州和休斯頓市演出,兩地最高長官分別將當日定為“廣東現代舞團欣賞日”,載于當地歷史文獻以作紀念。2012年2月,舞團經典舞作《臨池》作為“中歐文化對話年”開幕演出之一,成功配合文化部蔡武部長率中國政府文化代表團對歐盟的訪問,成為中歐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六
場地:北京解放軍歌劇院
日期:2012年7月27日晚7點半
長度85分鐘(一個15分鐘中場休息)
舞團:美國歐博琳舞蹈團
節目:《長風破浪》
舞蹈1:《不倒翁》
編舞:KT·尼爾遜
音樂:本·弗瑞斯特
燈光:馬修·安特克
服裝:KT·尼爾遜
舞者:丹尼爾·山托斯、科瑞·伯瑞狄、杰瑞米·史密夫、丹尼斯·阿當斯、賈斯丁·安德魯斯
長度:23分鐘
舞蹈2:《水中呼息》
編舞:布蘭德·魏
音樂:鄒·克伊廷
燈光:馬修·安特克
服裝:布蘭德·魏
舞者:雅尤伊·坎巴拉、納塔莎·約翰遜、范妮莎·緹爾森、安妮·茲弗勒
樂師:鄒·克伊廷
歌手:納塔莎·約翰遜
長度:17分鐘
舞蹈3:《長風破浪非溺水(優雅指南)》——獻給薩爾音
編舞:布蘭德·魏
音樂:彭美拉·Z
燈光:阿歷山大·尼克斯
服裝:布蘭德·魏及舞者們
舞者:丹尼爾·山托斯、安妮·茲弗勒、雅尤伊·坎巴拉、科瑞·伯瑞狄、
范妮莎·緹爾森、杰瑞米·史密夫、丹尼斯·阿當斯、
賈斯丁·安德魯斯、納塔莎?約翰遜、瑪格瑞特?斯達克
長度:30分鐘
長風破浪
《長風破浪》由舞團兩位藝術總監分別編導的三支小品組成,反映年青人生活的不同層面,手法自然流暢,細膩幽默,像三闋散文詩,令人回味無窮。《不倒翁》是編舞家被兒子參加摔跤運動的情境啟發. 《水中呼息》描繪女性雖然是柔弱的代表,卻能以可堪致命的溫柔,把命運掌握在手。《乘風破浪非溺水》以漫不經意的輕松手法,反諷當今社會關于身份的荒誕現象,特別是女士們從小到大依賴表面物質賦予的身份價值。
節目簡介:
《長風破浪》由舞團兩位藝術總監分別編導的三支小品組成,反映年青人生活的不同層面,手法自然流暢,細膩幽默,像三闋散文詩,令人回味無窮。《不倒翁》是編舞家被兒子參加摔跤運動的情境啟發:小伙子在運動中表現出不屈不撓的精神,面對挑戰時表現出剛勁的勇氣,但在強悍的外表下面,其實包裹著敏感脆弱的自尊和感情。《水中呼息》描繪描繪女性雖然是柔弱的代表, 卻能以可堪致命的溫柔,把命運掌握在手。《乘風破浪非溺水》以漫不經意的輕松手法,反諷當今社會關于身份的荒誕現象,特別是女士們從小到大依賴表面物質賦予的身份價值。
媒體評論:
「慶賀歐博琳舞蹈團的主要原因,是它的藝術成就……多年來舞團的作品越趨成熟,卻又保持不懈的人文關懷和批判精神。」——美國【舞蹈雜志】
編舞簡介:
布蘭德·魏(聯合藝術總監)從小于紐約美國芭蕾舞蹈學校學習舞蹈,是歐博琳舞蹈團的創始人兼藝術總監,也在三藩市地區建立了歐博琳劇院和歐博琳舞蹈社區中心。在過去四十年來,布蘭德編排了八十多部舞蹈作品,也不斷發表文章,成為美國舞蹈界的重要發言人。她獲得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的贊助長達三十五年,于2000年獲取古根海姆獎金,并于2009年成為位于羅馬的美國藝術學院的第一位駐院編舞家。布蘭德?魏擁有一個美學博士頭銜,更是四個孩子的媽媽。
KT·尼爾遜(聯合藝術總監)于1976年加入歐博琳舞蹈蹈團,編排超過六十部舞蹈作品,并曾三次獲取美國伊莎多拉登肯舞蹈獎:杰出表演獎(1987年)、杰出編舞獎(1996年)、杰出成就獎(2001年),更于2002年獲得加利福利亞州藝術教育家獎。她創辦了歐博琳接觸即興舞蹈中心,為歐博琳舞蹈團的藝術推廣計劃貢獻良多。
舞團簡介:
歐博琳舞蹈團由現任藝術總監布蘭德?魏創立于1971年,原隸屬于美國俄亥俄州歐博琳學院,后于1976年搬遷到西岸的三藩市,讓慣常認為‘東岸紐約是美國的舞蹈中心’一說,不攻自破。舞團以展現多元化風格的舞蹈作品為宗旨,投入資源于各類型合作項目,也是從后現代思潮回歸關注動作技術和文本內容的重要美國舞蹈團體。
舞團現有十位世界級一流舞者,每年要為50,000觀眾進行演出。除了固定在三藩市的演出外,舞團更曾演出于紐約的喬爾斯劇院、華盛頓的肯尼迪中心、歐洲和俄羅斯各表演場館,并曾兩次在亞洲巡演。在得到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美國國務院、全美各州和市藝術機構的資助下,舞團成立至今,已經在全世界11個國家和美國32個州進行過演出,觀眾總數超過一百萬人。
七
場地:北京解放軍歌劇院
日期:2012年7月28日晚7點半
長度:65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舞團:以色列克伊布茲當代舞團
節目:《哪怕》
編舞:拉米·貝爾
音樂:火山合唱團、H·古納竇、尼內·奈爾斯、
巨型沖擊樂隊、墨爾科夫、奧拉弗·阿諾斯、M·瑞茨特、J·約翰遜、L·艾瑙迪、奧弗·雷柏維茲
舞臺:拉米·貝爾
燈光:拉米·貝爾
服裝設計:茂爾·扎巴、拉米·貝爾
音響設計:阿歷克斯·柯勞迪、拉米·貝爾
舞者:華娜娜·瑞安迪、尼爾·厄芬肖沐、丹尼爾·歐尼、丹娜·拉茲、奧茲·穆雷、珊尼·寇涵、伊泰·佩里、柯利娜·菲拉曼、丹尼爾·科斯達、安娜·奧薩斯卡婭、本·巴赫、伊艾·達頓、里榮·魯賓斯坦、戴維·施蒙、露比·維爾森
作品簡介:
無論從具象的內容或抽象的形式來看,《哪怕》都是一部感人的劇場作品。它從兜兜轉轉的封閉圈子中敞開心靈,而在不斷的形體流動中,我們卻深致感受到那一連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那樣永恒地多變。
媒體評論:
「貝爾的舞蹈要求演員動用全身所有關節和肌肉,跟一般演出只注重個別動作很不一樣,而舞團的舞者接受這種挑戰的能力無容置疑……貝爾舞蹈的戲劇性讓我們獲得自由的聯想……全情投入的演出和純粹統一的編舞將征服每一位觀眾。」——美國【紐約時報】
編舞簡介:
拉米·貝爾生于以色列戈頓公社中的一個音樂家庭,從小學習大提琴,其后跟隨雅胡迪?阿朗研修舞蹈。他于1980年加入克伊布茲當代舞團擔任舞者和編舞,并于1996年成為舞團的藝術總監。他為舞團編排的作品多達五十多部,其中包括許多經典名作和專為兒童編創而廣受歡迎的舞蹈。貝爾曾獲取多個以色列和國際獎項,也被許多國外舞團邀約進行創作。
舞團簡介:
克伊布茲當代舞團以演出藝術總監拉米?貝爾的節目為號召。舞團原隸屬于以色列西加利利區域的舞蹈組織,在1996年之前,一直由創辦人雅胡迪?阿朗擔任藝術總監。經過多年發展,舞團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以色列重要團隊。克伊布茲當代舞團在1994年建立了青年二團,主要是向以色列的青少年推廣現代舞,現在主要演出拉米?貝爾專門為兒童而創作的節目。拉米?貝爾作品中的強烈個人風格特色,滲透進舞團的節目中,使舞團獲取國際和國內藝術界的關注和贊賞,并憑之獲得邀請參加許多藝術界和進行世界性巡回演出,地點廣及美國、加拿大、南美洲、歐洲及遠東地區。
北京舞蹈雙周敬請期待!
注: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兒童項目除外),1.2米以上兒童需持票入場。